首页> >文章内容
师资力量 返回

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师资

-缩小  放大+  2013-06-01

 

 

李素霞,女,1966年7月生,河北省永年县人。198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,获文学学士学位;1991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,获哲学硕士学位;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,获哲学博士学位。现为河北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,法政学院副院长、教授,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。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,河北省人学研究会理事。出版著作、教材、译著等11部,发表论文30余篇;主持省社科基金项目和校级科研课题5项,主研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课题9项;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。主持校级重点课程1项,省级精品课程1项。

研究方向: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、马克思主义社会交往理论。

主讲课程:

本科生课程:1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欧洲哲学史

研究生课程:1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研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、社会发展理论专题研究

主要科研成果:

一、主要研究论著

1、《西方哲学史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1年6月出版(参编)。
2、《莱布尼茨》,中华书局,2002年10月出版(译著)。
3、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年11月出版(参编)。
4、《交往手段革命与交往方式变迁》,人民出版社,2005年9月出版(独著)。

二、专业研究论文

1、《邓小平和谐思想探论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1年第2期。

2、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》,《道德与文明》2002年第3期。

3、《主体超越性与社会发展》,《华北电力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2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哲学原理》2003年第7期全文转载)。

4、《社会历史哲学视野中的交往问题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2年第5期。

5、《论交往方式》,《理论探讨》2003年第6期。

6、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理性精神》,《经济论坛》2003年第8期。

7、《德治与法制辩证关系初探》,《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2期。

8、《论历史发展的主体性与客观性》,《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》2003年第2期。

9、《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述评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3年第4期。

10、《交往合理性探微》,《道德与文明》2004年第4期(《光明日报》2004年9
月21日论点摘编)

11、《交往手段革命与人的发展》,《理论探讨》2004年第4期。
12、《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》,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问题研究》河北人民出版社,2005年7月版。

13、《交往与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》,《理论探讨》2005年第5期。

14、《交往手段革命与交往方式变迁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6年第1期。

15、《当代交往革命的文化效应》,《河南师大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8年第1期。

16、《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8年第4期。

三、承担科研课题

1、“社会稳定的社会心理条件研究”(2000年省教育厅项目,项目编号:S00416,独立。)

2、“交往手段革命与交往方式变迁”(2004年校博士基金项目,项目编号:W2004816,独立)

3、“网络交往与人的发展”(2005年校一般基金项目,项目编号:W2005Y05,独立)

4、“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”(2006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,项目编号:200608007,主持人)

5、“和谐范畴与当代社会发展”(199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项目编号:99BZX006,第二主研人)

6、“无神论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价值研究”(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项目编号:08BZX005,第二主研人)
另外参加省社科基金项目“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社会环境研究”、“当代社会发展观的人学阐释”等7项,省教育厅项目1项。

四、获奖情况

1、2006年专著《交往手段革命与交往方式变迁》获河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 秀成果三等奖

2、2002年主持的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》课程被评为首批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

3、2007年主持的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》课程第二次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

4、2006年被评为河北师大兴发个人中心登录通道学院2005-2006学年优秀任课教师

5、2007年被评为河北师大兴发个人中心登录通道学院2006-2007学年优秀任课教师

 

范树成,男,1956年生,河北省辛集市人。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,获文学学士学位,198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,获教育学硕士学位,200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,获法学博士学位。现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术带头人,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,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生导师,河北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副所长,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理事。

研究方向: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、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。

主讲课程:1、思想政治课教学论

          2、思想政治课教学技能训练

          3、思想政治教育学

          4、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

          5、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

          6、德育学科教学心理学

          7、课程与教学论

主要科研成果:

一、主要研究论著

1、《德育过程论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04年出版。

2、《思想品德新旧课程标准比较》,人民出版社,2010年版。

3、《多元化视阈中的德育改革与创新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,2010年版。

4、《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》,人民出版社,2011年版。

二、专业研究论文

1、《20世纪西方德育理论研究的特征与未来趋势》,《教育研究》2003年第1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全文转载)。

2、《西方国家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》,《比较教育研究》2003年第2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学政治与其它各科教与学》全文转载)。

3、《21世纪初叶我国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与建构》,《大连理工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,2003年第3期。

4、《当代德育模式分类研究与评价》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2004年第7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全文转载、《教育文摘周报》转摘、《中国教育科学》(年刊)全文辑录)。

5、《国际教育改革的法制化与民主化趋势探析》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2005年第2期。

6、《实践德育论纲》,《教育理论与实践》2006年第7期(《教育文摘周报》转摘)。

7、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现状分析与建设对策研究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7期。

8、《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》,《河北教育》(综合版)2006年第12期。

9、《当代西方国家德育模式与方法的人本化趋势》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2006年第10期(《新华文摘》摘编)。

10、《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教学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教育科学版)2007年第2期。

11、《当代西方国家德育人本化的发展趋势》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2007年第3期。

12、《学生道德实践的反思与建构》,《中国教育学刊》2007年第9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全文转载)。

13、《德育: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途径》,《河北教育》(上半月•综合)2007年第10期。

14、《中学德育学科知识类型与教学策略》,《课程•教材•教法》2007年第12期(《中国德育》转摘)。

15、《利益多元化视角下师生关系功利化倾向探析》,《教育探索》2008年第4期。

16、《经济利益多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与对策》,《黑龙江高教研究》2008年第6期。

17、《德育由重“教”到重“导”的转向》,《中国教育学刊》2008年第6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思想政治教育》全文转载)。

18、《美国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》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2008年第7期。(《中国德育》2009年第1期转摘)。

19、《当代道德学习的转向》,《教育评论》2008年第4期。

20、《当代学校德育从物化到人本化的转向》,《教育探索》2009年第1期。

21、《美德观与德育范式转换》,《中国德育》2009年第11期。(人大复印资料《教育学》全文转载)。

22、《论德育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》,《教育评论》2009年第2期。

23、《当代德育由重限制到重发展的转向》,《教育科学研究》2011年第6期。

24、《运用心理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》,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》2011年第8期。

三、承担科研课题

1、“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” (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:项目编号09BZX017)

2、“国际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研究”(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“十一五”规划课题,项目编号:11526,主持人)

3、“当代学校德育范式转换与走向研究”(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,项目编号:06JA880018,主持人)

4、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(2007年教育部项目,项目编号:TS2110)

5、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研究”(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委托研究项目,项目编号:200401006,主持人)

6、“当代中国公民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研究”(2004年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基金项目,项目编号:W2004B18,主持人)

四、获奖情况

1、2005年获吉林省高校优秀著作奖

2、2006年获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

3、2006年获河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

 

程立涛,男,1964年4月生,河北省藁城人,中共党员。198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,获哲学学士学位,2003年于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,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,获法学博士学位。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,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。河北省伦理学会理事,石家庄周易学会理事。

研究方向:伦理学、思想政治教育。

主讲课程:本 科 生:1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(哲学部分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、西方伦理思想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

          研 究 生:1、伦理学经典著作选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伦理学方法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、思想政治教育经典著作

主要科研成果:

一、主要研究论著

1、《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史略》,山东人民出版社,2006年12月出版(参编)。

2、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》(2版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4年6月版(参编)。

3、《德国哲学家圆桌》,华夏出版社,2003年3月版(翻译部分章节)。

4、《社会公德探究》(专著),河北人民出版社,2009年6月。

5、《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》(参编),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。

二、专业研究论文

1、《道德楷模的作用》,《光明日报》(理论版)2006年2月21日。

2、《毛泽东与新中国道德典范建设》,《高校理论战线》2005年第2期。

3、《论弗鲁塞尔的责任人道主义》,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》2005年第2期。

4、《论审慎之道德维度》,《学术论坛》2005年第3期。

5、《个人偏好与社会公德》,《道德与文明》2007年第4期。

6、《转型期社会公德问题的矛盾分析》,《教学与研究》2006年第7期。

7、《陈云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贡献》,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》2005年第4期。

8、《试析舆论监督对公共道德行为的影响》,《兰州学刊》2006年第4期。

9、《“私德外推即为公德”吗?》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2007第2期。

10、《爱心实现与慈善救助的现代意义》,《河南师范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3期。

11、《试析个人品德修养的价值定向》,《道德与文明》2008年第4期。

12、《现代性与“陌生人伦理”》,《伦理学研究》2010年1期。

三、承担科研课题

1、“社会公德理论研究”(2006年河北师大博士基金项目,项目编号:W2006B14,主持人)

2、“河北省慈善事业的道德环境研究”(2004年河北师范大学一般项目,项目编号:W2004Y08,主持人)

4、“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”(2009年河北社科规划确认项目,项目编号:HB2009QR07,主持人)

5、“现代性与陌生人伦理研究”(2009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,项目编号:HB2009G10,主持人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李云霞,女,1964年生,河北新乐人,中共党员。1987年6月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政教系,获哲学学士学位。1999年获河北师范大学法学硕士学位。2007年6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国际关系学院,获法学博士学位,现为法政学院教授,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生导师。中国南亚学会会员,河北省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会会员。

研究方向:当代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。

主讲课程:

本科生课程:1、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、国际政治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(科社原著)

硕士生课程:1、国际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、国际政治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、政治学原著选读(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原著)

近五年来主要科研成果:

一、主要研究论著

1、《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理论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,2005年8月出版。

二、专业研究论文

1、《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辩证统一》,《社会主义研究》2006年第3期。

2、《从中印比较看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》,《河北学刊》2005年第5期(被人大复印资料《国民经济管理》2005年第12期全文转载)。

3、《中印经济发展的比较》,《当代经济研究》2005年第9期。

4、《印度经济发展优势辨析》,《南亚研究》2005年第2期。

5、《印度新工业化道路的特色及原因探析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5年第5期。

6、《从德国民族主义形成特点看纳粹独裁统治的必然性》,《邯郸学院学报》2005年第1期(被人大复印资料《世界史》全文转载 2005年第8期)。

7、《印度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动因、影响及启示》,《外国教育研究》2006年第11期。

8、《印度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》,《河北学刊》2007年第3期。

9、《印度高等教育的发展特色与软件业的崛起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6年第3期。

10、《印度工业化道路转轨的启示》,《经济论坛》2005年第5期。

11、《中印现代化的潜力与制约因素比较分析》,《社会科学论坛》2007年第10期。

三、承担科研课题

1、“21世纪初印度外交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影响”(2007年河北师大博士基金项目,项目编号:W2007B08,主持人)

2、“中印两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点问题比较研究”(2006年河北省哲学社科规划研究项目,项目编号:200604014,主持人)

3、“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经济与政治”(2005年河北省哲学社科规划研究项目,项目编号:200501010)

4、“中印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”(2005年河北师范大学一般研究项目,项目编号:W2005Y06,主持人)

5、“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新趋势及培育模式研究”(2006年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“十一五”规划课题,项目编号:06080089)

6、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保障制度创新研究”(2007年河北省哲学社科规划研究项目,项目编号:HB07ZSH004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张艳玲,女,1965年生,河北唐山人。198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政教系,获文学学士学位,199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,获法学硕士学位,200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,获法学博士学位。现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。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员。

研究方向:唯物史观与社会发展,现代西方哲学。

主讲课程:本科生课程:1、马克思主义哲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现代西方哲学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、科学技术哲学

          研究生课程:1、马克思主义哲学前沿问题专题研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马克思主义发展史

主要科研成果:

一、主要研究论著

《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》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年11 月出版(参编)。

二、专业研究论文

1、《解读福柯:从“知识考古学”到“系谱学”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4年第6期。

2、《哲学课教学与大学生“三观”教育》,《河北经贸大学学报》2003年第4期。

3、《划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实用主义哲学的界限》,《高校理论战线》2001年第4期。

4、《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辨证性质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4年第2期。

5、《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》,《党史博采》2005年1月下半月。

6、《虚拟技术的哲学思考》,《社会科学论坛》2005年第3期。

7、《论形而上学的实质--片面性》,《河北北方学院学报》2005年第2期。

8、《非线性及其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表现》,《河北大学学报》2005年第4期。

9、《罗尔斯正义原则的现代启示》,《学术交流》2006年第9期。 

10、《河北省高教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思考》,《 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》2006年第1期 。  

11、《解析科学发展观“以人为本”之“本” 》,《党史博采》2006年10月上半月。

12、《国外几种发展观解析》,《理论前沿》2006年第6期。

13、《从自组织理论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》,《 河北学刊》2006年第5期。 

14、《解析黑格尔“理性的狡计”——神本形式下的人本内容》,《学术交流》2007年第4期。

15、《解析马克思社会发展“以人为本”之“本” 》,《 河北学刊》2007年第2期。

16、《邓小平“以人为本”思想探析》,《社会科学论坛》2007年第9期。

三、承担科研课题

1、“关于河北省高校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与对策”(2004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,项目编号sz040324,主持人)

2、“当代社会发展观的人学阐释”(2006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,项目编号:200608020 ,主持人)

3、“发展观的历史嬗变与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”(2005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,项目编号:200502008,第三主研人)

4、“网络交往与人的全面发展”(2006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,项目编号:200608007,第三主研人)

四、获奖情况

2008年获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三等奖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赵忠祥,男,1964年11月生,河北高碑店人,中共党员。198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,获历史学学士学位,1990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,获历史学硕士学位,200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,获哲学博士学位。现为河北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,法政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、资料室主任、教授,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。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会员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会员、宋史研究会会员、河北伦理学会会员。

研究方向:中国哲学与文化、伦理学。

主讲课程:本科生课程:1、中国哲学史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中国文化概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、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

          研究生课程:1、中国文化专题研究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、中国伦理学经典著作选读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、中国伦理思想史专题研究

主要科研成果:

一、主要研究论著

1、《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》,中国市场出版社,2004年12月出版(合著)。

2、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研究》,河北人民出版社,2005年5月出版(合著)。

二、专业研究论文

1、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精神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解释》,《西北师大学报》2004年第3期。

2、《提高建设先进文化能力 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》,《理论探讨》2004年第6期。

3、《<袁氏世范>的家庭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5年第1期。

4、《罗钦顺的心性论与其理气观的内在联系》,《北方论丛》2005年第3期。

5、《“察身推物”“必见乎一致之妙”—论罗钦顺的人生修养特色》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2005年第3期。

6、《家训文化与古代意识形态建设及有益启示》,《学术论坛》2005年第3期。

7、《罗钦顺哲学思想》,《西北师大学报》2005年第5期。

8、《少儿“读经”现象的合理性分析》,《乡音》2005年第9期。

9、《明代前期理学走向与文化精神的变革》,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6年第1期。

10、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》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》(哲学社会科学版)2006年第4期。

三、承担科研课题

1、“归一与证实—罗钦顺哲学宗旨”(2004年河北师大博士基金项目,项目编号:W2004B15,主持人)

2、“文化生产力与建设先进文化能力研究”(2006年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,项目编号:200601001,主持人)

3、“河北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对策研究”(2008年河北省社科联委托项目,项目编号:200805008,主持人)

4、“进一步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研究”(河北省党建项目,项目编号:200505)

5、“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基础研究”(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,项目编号:07AZX004)

6、“当代中国人际和谐的影响力研究”(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,项目编号:06JA720008)

7、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”(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项目编号:07BKS015)

8、“角色伦理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”(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项目编号:08BZS061)

四、获奖情况

1、河北省2005年度党建研究课题“进一步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机制研究”被评为优秀成果二等奖

2、《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》一文获河北伦理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优秀论文二等奖

阅读次数:46410


学部地址:石家庄市红旗大街469号 邮政编码:050091 联系电话:0311-80784862
Copyright 2001-2013 版权所有:兴发个人中心登录通道 - 兴发个人中心登录主页线路法政学部
部长信箱